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东湖评论:以全民阅读之光点亮文化强国之路

0人浏览   2025-05-10 00:35:00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全民阅读连续12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倡导”到“大力推动”“深入推进”,再到“深化”,国家战略的持续加码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全民阅读的高度重视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决心。这些战略的发布,带动了全国各地政策的出台,使得公共文化体系不断健全、全民阅读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为推广全民阅读提供了坚实保障。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说:“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在云南怒江的“流动书箱”穿行于高山峡谷,为偏远地区的孩子打开知识之窗;在杭州的“晓书馆”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吸引年轻人重新发现阅读的乐趣;全国上千家城市书房构筑起“15分钟阅读圈”,让书香浸润日常生活。这些生动实践表明,阅读推广正在从政府主导转向社会共治,从形式创新走向内涵深化。阅读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属,而是普通大众生活的一部分,它如涓涓细流,润泽着人们的心灵。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全民阅读还承载着更为深远的文化使命。当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需要通过阅读来理解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也需要通过阅读让世界理解一个真实立体的中国。每一本被认真阅读的书籍,都是文化自信的一块基石;每一个养成阅读习惯的公民,都是文化强国的建设者。从《诗经》《论语》到《红楼梦》《平凡的世界》,这些经典之所以能够穿越时空,正是因为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今天,我们倡导全民阅读,不仅是为了个人成长,更是为了在文明对话中保持文化定力,在文化交融中彰显中国智慧。

然而,我们也应认识到,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全民阅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面貌。一方面,数字技术降低了阅读门槛,电子书、有声读物让知识获取更加便捷;另一方面,碎片化阅读、浅表化思考也成为困扰现代人的精神症候,深度阅读能力的普遍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当算法推送代替自主选择,当短视频解构长篇阅读,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在技术便利与精神深度之间寻找平衡?全民阅读的推进,需要超越简单的数量增长,而应关注阅读质量的提升,培养公众在纷繁信息中辨别、思考、沉淀的能力。

最是书香能致远。书香中国,不仅是一个美好的愿景,更应是触手可及的现实。当阅读成为全民自觉,当思考成为社会风尚,我们就能在古今中外的思想交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信。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的召开,既是对过去成绩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征程的开启。在这个美好时节,让我们再次确认,阅读是通往精神自由的桥梁,是文明传承的火种,是一个民族走向未来的通行证。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颖捷(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风筝常识网 琼ICP备2024040248号-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