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五一”假期,西安“繁花似锦”

0人浏览   2025-05-06 10:12:00

来源:【西安日报】

科技赋能,游客“一秒入唐”; 国产IP发力,凸显文化内涵;扩容延时,服务管理优化升级……“五一”假期,西安文旅市场热浪汹涌,城市与市民游客“双向奔赴”,沉浸式体验精彩多元,消费热度持续激发,新业态新场景不断涌现,千年古都释放出强大的文化能量!

文旅市场“多点开花”

“五一”假期,西安文旅市场不断焕新升级,繁花似锦。

5月2日,人民网在《西安“五一”玩出“新花样”》报道中,一口气介绍了西安一系列精彩场景:新鲜推出的大型特技特效实景演艺《古城烽火》秀为观众带来惊喜;《无界·长安》演出聚合了最前沿的舞台科技手段,展现出原汁原味的西安味道;“长安云”城市展示体验中心让游客在行走间触摸城市发展脉搏;长安书院再度刷新了西安城市“颜值”……

5月3日,央广网、中新网共同聚焦西安科技赋能文旅的新体验。

央广网在《“文化+科技”点燃西安曲江文旅热》中介绍:“五一”假期首日,西安曲江新区文旅市场异常火爆,“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成为吸引游客的核心亮点,让这座古老的城市焕发出新的魅力。

中新网相关文章展示了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通过数字化沉浸场景打卡、线上线下互动玩法及春日限定演艺等新业态、新内容,以科技赋能传统文化,为游客打造虚实交融的文旅场景。

5月5日,中国经济网在《文化消费亮点多成色足》报道中,以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长恨歌》实景演出构建起的消费长红生态体系为例,诠释国产IP何以持续升温。

与此同时,连日来央视网“西安千人吼秦腔激情上演”、新华网“西安古城墙游人如织”、央视新闻客户端“去西安听一场千年的中国交响乐”、央视新闻“大唐不夜城灯火璀璨”等内容,从不同角度展示出古城西安的文化自信与文化魅力。

优化服务赞声连连

携程今年“五一”假期首日数据显示,西安上榜“五一”首日入境游热门目的地前十名和首日国内热门目的地前十名城市,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141%。

面对火爆的人气,西安积极优化管理手段,努力提升游客体验,备受好评。

央视网4月30日《扩容扩时、提效提质、量质并进……多举措满足游客深度文化体验期待》、人民网5月1日《陕西多家文博单位“五一”游览更便民》,分别介绍了 “五一”假期,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西安文博景点,采取多项措施缓解供需矛盾、升级服务的消息。

5月4日,新华网在《从博物馆“超长待机”感受古都西安待客诚意》一文中,详细介绍了“五一”假期西安的待客之道。文章从夜晚亮灯的博物馆到特殊线路的定制公交、从地铁延长运营时间到“捷巴士”网约公交应需而动,细数城市暖心服务,表示:“西安以人的需求为标尺,提升文旅发展的温度与热度。”

与此同时,市民游客着汉服游古城体验“穿越之旅”、走进“长安云”西安科技馆探寻科技魅力、来到城市生态湿地公园郊野踏青等多元游玩方式也受到中新网、人民网关注。

艺术乡村清新出圈

艺术赋能乡村振兴,西安再度出圈。

“一家挨一家或清新或绚烂或古朴的小店,将村庄渲染成艺术花园,组成了游客口中的村版艺术街区。”4月30日人民网《青青秦岭正青春》一文,讲述西安市长安区黄良新村以“政府+村集体+创客”模式,走出“空壳村”困境的有益实践,以此引出村落“蝶变”成绩:“鄠邑蔡家坡村、长安黄良新村、太乙宫杏园村等村落已成为众多年轻创客们的掘金地。”

4月30日,央广网推出《小院留乡愁激活“宿”愿 古村兴文旅撬动“钱”景》报道,介绍西安市蓝田县将军村以路域提升通村畅乡,以“民宿+”模式推动乡村多元化发展,使曾经“空心化”的村庄焕发新生机。

“五一”假期,人民网、新华网、经济日报等还推出诸多报道,致敬坚守岗位的普通劳动者:《“动车医生”守护旅客平安出行》《西安:智慧警务守护假期安全》《快递物流畅通高效》《西安站里的“解忧”老谭:帮遗失物品“回家”》《“五一”假期西延高铁焊轨忙》……

此外,中欧班列(西安)今年以来开行超2000列、西安交通大学发布“人工智能先导计划”、中加经贸合作(西安)推介会举行等内容在中新网、中国日报网持续推送。

西安城市文化传播工作室 薛雯

本文来自【西安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风筝常识网 琼ICP备2024040248号-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