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本月新规为你的网络身份“上锁” 律师详解网号网证申领步骤、使用场景及法律风险

0人浏览   2025-07-23 10:59:00

7月15日,《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我国网络空间可信身份体系建设迈入新阶段。什么是网号、网证?如何申领?应用场景有哪些?法律适用存在哪些新问题?针对公众关切,乌鲁木齐晚报“晚报融媒·帮您办”律师团成员、北京大成(乌鲁木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刘丽娟进行全方位解答。

核心特征:并非取代实体身份证

问:网号、网证究竟是什么?和我的实体身份证有何区别?

答:网号是国家网络身份认证的唯一标识,用于标识自然人的网络身份;网证是承载网号及自然人非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认证凭证”,通常通过“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生成动态二维码,用于网络场景(如网购、注册账号、办理网络业务)的身份核验。

网证的核心特征是“非直接显示明文信息”(即不直接显示姓名、身份证号等实体身份证信息)和“动态性”(二维码有较短有效期,过期需重新生成)。两者本质是法定身份的数字化安全表达,法律基础根植于《居民身份证法》,由国家法定机构统一管理。用户在网络活动中不再需要明文传输完整敏感信息,从根本上切断平台过度收集和泄露路径,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去标识化和最小必要要求。

网号、网证并非取代实体身份证,而是在特定网络环境下提供更安全、便捷的认证工具,目标是实现“身份可认证而信息不泄露”。

应用场景:可实现“一次认证,多点通行”

问:网证到底能用在哪?平台不认怎么办?法律效力是否等同于实体身份证?

答:网证的核心使用场景是所有需要真实身份认证的网络场景(如注册App、网购、办理网络政务、信息发布等),部分线下场景(如酒店住宿、线下政务服务)也在逐步推广;例如在互联网平台,可以用于电商购物核验、社交注册、金融开户辅助、游戏防沉迷验证等。接入服务的平台不得强制用户提供明文身份信息;在政务服务领域:可以在线办理执照、社保、公积金、税务等,实现“一次认证,多点通行”;关于民生领域:可以进行教育考试报名核验、景区预约、在线挂号、寄件人核验、网约车认证、快速安检试点等。

在此需要提醒大家:网证效力虽高,但重大财产处分(如房产过户)、出入境管理等仍需实体证件,用户需根据具体场景要求选择。

申领指南:准备支持NFC功能的手机和实体身份证

问:我想申领网号、网证,具体怎么操作?家里老人小孩能办吗?需要注意哪些法律问题?

答:申领条件:满18岁可自主申领;14—18岁未成年人应当在父母或监护人监护下申领,需监护人同意确认;不满14岁应当取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申领。

申领步骤:准备支持NFC功能的手机和有效期内的实体身份证;下载“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通过App用NFC读取身份证信息;完成实时人脸识别;绑定实名手机号;设置高强度专属口令(网证使用密码)。

需要提醒的是:申领时需确保身份证在有效期内,过期、遗失需及时补办,否则申领无效且可能涉法律责任;监护人须妥善保管自身设备密码及口令,承担管理未成年人网证责任;用户对保管设备和口令负直接责任,丢失或怀疑泄露应立即挂失或修改口令,否则可能承担身份冒用风险。

认证工具:为其他电子证件的“身份验证入口”

问:网号、网证与其他电子证件(如电子身份证、医保电子凭证)是什么关系?

答:网号、网证与电子身份证、医保电子凭证均属于电子凭证范畴,但定位功能、信息承载、适用场景存在显著差异:网号/网证是基础网络身份认证工具,聚焦“网络空间身份识别”,承载非明文身份信息,用于通用网络场景的身份核验;电子身份证是实体身份证的电子延伸,聚焦“身份证功能的数字化”,承载与实体身份证一致的明文信息,用于替代实体身份证的线上/线下场景;医保电子凭证是特定领域服务凭证,聚焦“医保权益实现”,承载医保参保及待遇信息,用于医保报销、购药等专用场景。三者通过电子证照共享系统实现身份信息互认,网号、网证可作为电子身份证、医保电子凭证的“身份验证入口”,后者则是网号、网证在具体领域的“服务落地载体”。(记者刘青霞)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风筝常识网 琼ICP备2024040248号-63